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理念,推进“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7月23日至31日,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魏秀林副教授(博士)的带领下,ok138cn太阳集团“智茶先锋科特派实践队”怀揣对茶产业的探索热情与对红色文化的崇敬之心,赴武夷山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先后深入世界红茶之源正山堂总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武夷星总部、有机生态茶园武夷山红蝴蝶茶厂、新型茶企武夷山悟腾茶叶等代表性茶企调研访谈,最后,走进列宁公园内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感悟初心使命,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探寻乡村振兴的“茶路密码”。
实践队首站走访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正山堂总部,在企业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其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建设及茶科技研发情况。正山堂布局全国十三大原生态优质茶产区,带动十省6万多户欠发达山区茶农增收脱贫,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还参与制定红茶系列标准,深耕红茶文化,其书画院创作的《正山堂诗词》及大量书画作品令人赞叹。队员们观看央视“传承红茶四百年”宣传片,了解到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团队在传承四百余年技艺基础上创制“金骏眉”,对“匠心”与“传承”有了更深体会。活动尾声,队员们在正山堂邓良成及茶艺师邀请下品鉴了特质金骏眉、妃子笑、正山小种野茶、特制如意金、古丈红、普安红、巴东红水底香、广元红、西藏察隅红茶、岭上红、新品枸杞红茶等十余款红茶。通过分杯审评从外形、汤色等多维度分析品质。ok138cn太阳集团丁容表示,在对比各地红茶风味时,如翻阅立体的中国地理人文书籍,每款茶都是“地域代言人”。方佳仪同学也感慨,一款红茶背后是技艺传承、茶农守望或茶路印记,品茶时不仅是味觉体验。更像是与一片土地、一群人的故事产生了共鸣。”
社会实践现场
实践队第二站探访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武夷星总部。武夷星秉持 “一心做好茶” 理念,拥有 7600 余亩茶园,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茶企前十强,其国际茶文化传播志愿者项目吸纳了 33 个国家的参与者。在大区经理袁丽讲解下,实践队参观了智慧茶园、科技小院、生产车间及茶产业学院,调研其茶旅观光、文创开发及茶文化传播现状。期间,魏老师与袁丽就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实习对接、国际志愿者交流及文化推广等合作要点初步交流。此次走访是实践队 “党团 + 企业 + 学科” 合作模式的具体实践。王延晟和詹舒婷同学表示,武夷星现代化茶产业体系令人印象深刻,全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从鲜叶分拣到成品包装全程可视化,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茶叶温湿度、含水率等关键指标。从种植生产到市场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已成型,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 “科技让好茶有据可依”。实践队还在茶文化体验中心参与茶艺培训,学习武夷岩茶冲泡技巧和品鉴要点,了解到 “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大红袍条装系列”“印象大红袍专属茶”“会议专属元首茶”等特色产品。徐梦姗和陈烨莹同学发表感想,通过学习和品鉴,不仅读懂了武夷山 “七分山场,三分工艺” 的真谛,更感受到武夷星在产品打造与市场拓展中的创新思路。
社会实践现场
随后,实践队受邀到访武夷山红蝴蝶茶厂与悟腾茶叶两家公司,深入了解传统茶厂与新型茶企的企业文化,并分别调研有机茶厂与新型茶叶公司的企业运营与市场销售状况,对消费群体、消费者偏好和购买行为、市场竞争、经营痛点、营销难题进行了深度访谈。针对茶企发展需求,队员们围绕“AI如何助力小红书爆款运营”、“微信高质量精准推广策略”、“高端客户个性化定制设计”、“茶企专属智能客服搭建”及“如何构建数字人直播带货”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传统茶企突破销售瓶颈、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
社会实践现场
最后,实践队走进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的文物与史料,无声诉说着闽北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英勇事迹。在武夷山下的红军茶展区,一段特殊的历史让成员们驻足:土地革命时期,武夷山茶农们用茶叶换取粮食、药品支援红军,在茶篓里藏匿情报传递消息,用热茶温暖战士们的身心。“当年红军在山里打游击,茶农们冒着生命危险送茶送粮,茶叶成了革命的‘军需品’。”武夷山茶香里,既有非遗技艺的传承,更有红色基因的流淌。队员们纷纷表示,青年学子当以先烈为榜样,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能力,让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茶香飘得更远。
社会实践现场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茶香与感动中落下帷幕。从百年茶企的非遗传承到有机茶园的富民实践,从科技赋能的产业创新到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队员们不仅记录了满满的实践笔记,更收获了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这次实践让我们看到,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柱’,红色精神是前行的‘精神灯塔’。”队员们表示,本次活动紧密结合学科专业,让青年学子得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未来,我们将带着所学所悟,持续为茶企和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集体合影